根据学校外聘教授聘任、博士后、科研助理聘用等管理办法,为发挥区位优势和科研机构人员引进政策优势,赋能实验室人才引进,扩充科研团队,聘任包括博士后、国内外学者在内的流动科研人员35人,其中1人入选山东省博新计划,博士后出站留校工作2人。流动人员对实验室做出的代表性贡献主要有:
(1)杨玉莹,博士后(2020-2022),研究磨削与精密加工、增减材复合加工理论与技术。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篇,受理发明专利3项,其中PCT专利2项,获批3项省部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现任齐鲁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部讲师,2020年入选山东省博新计划。
(2)挪威生命科学大学Harsha Ratnaweera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特聘专家,2020年荣获青岛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18-2022年期间与实验室合作获批挪威、欧盟国际合作项目4项,同时作为外方牵头人与青岛理工大学2020年获批教育部中挪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合作办学本科项目1项。
(3)新加坡国立大学Ng How Yong教授,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特聘专家,2018-2022年期间与实验室骨干成员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人,并作为外方牵头人于2022年签订青岛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3+1+1”本硕联合培养项目。
(4)Gerhard Poll,德国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轴承世界国际会议主席,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机械设计与摩擦学研究所所长,青岛理工大学兼职教授,自2014年与实验室郭峰教授开展流体摩擦学领域的国际合作,联合申报并获批国家基金委中德合作交流项目1项,联合培养研究生5人,合作举办双边国际研讨会3次。
(5)Harith Bin Ahmad,马来西亚科学院院士,马来亚大学教授,马来西亚国家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青岛理工大学客座教授,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项目引进的高端外国专家。作为主讲教师参加本实验室协办的2020年度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班。2021年合作申请并获批“一带一路”创新人才交流外国专家项目。2022年代表马来亚大学与青岛理工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培养研究生并开展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