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
学校主页
 首页  实验室概况  队伍建设  科研水平  学科发展  人才培养  开放交流  运行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室新闻>>新闻动态>>正文
我校承办第四届亚洲水回用学术研讨会
2018-04-23 19:05   审核人:

4月18日-20日,由清华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青岛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亚洲水回用学术研讨会在青岛举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胡洪营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田中宏明(Hiroaki Tanaka) 教授和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绿色城市技术研究所所长李锡宪(Seockheon Lee) 教授共同担任本次会议主席。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于德湖、青岛市科协副主席王军在开幕式上先后致辞。

本次会议以“水回用偶联发展新时代”为主题,旨在交流水处理与回用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进展,尤其是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探讨围绕水回用的“水-能源-环境”等偶联发展趋势与挑战。来自主办、承办单位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法国、新加坡、斯里兰卡、爱尔兰等高校和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近100人共同探讨了污水再生利用领域的前沿技术及应用

开幕式上,胡洪营教授简要回顾了亚洲水回用学术研讨会的成立背景与发展历程。他指出,在全球水危机和水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水回用是当前减缓全球水资源紧缺问题的基本途径,并可支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已应用了一百余年,当前处于水回用偶联发展的新时代,未来的水处理工艺应逐步实现从污染物控制到资源回收利用的转变,水回用需要与能源、环境健康、食物等相互偶联,进一步拓展水回用的内涵。

于德湖在致辞中代表青岛理工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对前来参加学术研讨会的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学科发展现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他表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一次搭建桥梁、交流促进创新的会议。会议的举办,使得各位专家学者可以就水处理及回用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学术前沿进行深入的交流,促进不同理论和方法的融合与创新。同时,研讨会也为青岛理工大学开辟了一个探索科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更高平台,为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提供崭新机遇。相信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本次大会必将成为一次内容丰富、成果丰硕的学术盛会。

王军在致辞中代表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向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清华大学、日本京都大学、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三个论坛的组织机构在青岛举办本次论坛表示谢意,向出席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欢迎。他指出,青岛是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开放城市和宜居城市,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也一直是青岛市关注的重点领域。十分期待本次论坛与大家共同分享再生水利用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同时希望能更好的将这些成果应用于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随后,胡洪营与田中宏明、李锡宪、同济大学教授王荣昌和韩国ECONITY公司首席执行官姜暮松共同主持了研讨会学术报告环节。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吴友豪(Huu Hao Ngo)、法国苏伊士环境集团首席工程师拉莎诺娃(Valentina Lazarova)、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黄浩勇(How Yong Ng)、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山本和夫(Kazuo Yamamoto)、韩国庆南大学教授金胜铉(Seung-Hyun Kim)和斯里兰卡佩拉德尼亚大学教授赫拉特(Gemunu B.B. Herath)等分别围绕膜生物反应器实践和经验、高品质再生水生产和应用前景、再生水补给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保障重要性、污水再生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压力阻尼渗透过程浓水资源回收利用、稳定塘在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应用做了大会特邀报告。

此外,来自中日韩的10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内容涉及污水资源营养物去除与回收、水体中新兴污染物及其高效控制技术、水与能源之间的纽带反馈机制、土壤含水层处理工艺对污水中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再生水水源水质特征、消毒技术对再生水农业利用过程中微生物灭活和控制、反渗透浓水中微藻培养对氮、磷及硬度的同步去除等研究热点。来自国内外46家单位的与会代表踊跃提问,积极发言,会场学术气氛浓厚。会后,专家形成一致共识:除了推动技术进步外,也要推动水回用相关政策、标准等方面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从而实现“水-能源-环境”偶联发展。

亚洲水回用研讨会由清华大学、日本京都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发起,在中日韩三国轮流举办。首届亚洲水回用研讨会于2015年4月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二届于2016年4月在京都大学举办,第三届于2017年4月在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举办。该研讨会旨在为水回用领域的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交流水回用先进理念、未来发展模式和技术创新等,有效推动水回用的可持续性发展。(撰稿:宣传部、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工业流体节能与污染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青岛理工大学